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广州普高各梯度分数线普涨5分,7月12日起录取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3-07-09 17:21:00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叶斯茗 7月9日,广州市招考办举行2023年广州市中考成绩发布会,公布了中考录取计分科目成绩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也是广州“摇一代”的中考成绩单。


(资料图)

今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545分,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为715分,中职三二分段及省重点专业最低控制线465分。全市中考计分科目平均分569分。与去年相比,今年普高各梯度投档控制线普遍上涨了5分。此外,今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0309个,比去年增加7485个;中职三二分段专业计划12182个。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将于7月12日正式开始。

普高招生计划70309个

普高学位增加7485个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0309个,比去年增加7485个。其中,公办高中计划57734个,民办高中公费班计划402个,民办高中计划10878个,不含公费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1295个,其中公办高中合作举办的计划1095个。

中职三二分段专业计划12182个,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计划4097个。广州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学位供应充足。其中,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32702个,技工院校招生计划32170个。

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545分

中职三二分段最低控制线465分

今年,录取计分科目满分为810分,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全市平均分为569分。广州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545分,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录取最低控制线为465分。

根据梯度投档控制线设定规则,以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9%位置(去尾取整)的考生成绩715分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以40分为间隔,依次设定普通高中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为675分;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635分;第四梯度投档控制线595分;第五梯度投档控制线555分,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545分

中职学校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545分,以40分为间隔,依次设定中职学校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505分;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465分……依次类推。

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招生时,示范性普通高中投档考生的录取参考科目成绩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投档考生的录取参考科目成绩均须达到D级及以上。

发布会上,广州市招考办主任赵立宇介绍,今年,广州市对投档录取进行了两项调整优化。首先,以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9%位置的考生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二是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下降分值从原来的20分调整为40分,也就是说,名额分配录取最低分数线为该校近三年来统招首批户籍生录取最低分的平均值下降40分。

根据模拟投档的情况,今年中考录取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考生志愿满足度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梯度控制线上考生志愿保障力度更大,各批次类别计划录取考生中的第一志愿占比较往年均有提升;二是名额分配作为户籍生升入优质公办高中的“主干道”作用更加凸显,预计今年名额分配计划完成率将稳步提高,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录取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三是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统招批录取最低分的梯度分布更趋合理,录取结果比较符合预期。

7月12日开始投档录取

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将于7月12日正式开始,7月12日至15日每天上午依次进行第一批次到第四批次普通高中的投档录取。7月18日前,录取新生注册报。

7月20日公布普通高中和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补录计划和补录办法。7月21日填报录取志愿,7月22日上午补录投档,7月24日前补录的新生注册报道,7月25日第四批次中职学校录取,7月30日前被第四批次中职学校录取的新生注册报道。7月31日公布有关中职学校的补录计划。

考生收到录取信息后,下一步该怎么做?

广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李晓云提醒广大考生,所有被录取的新生需及时登录中考服务平台的“综合查询”栏目查收电子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新生注册报到须知》准时到校注册报到。逾期未报到注册的,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学校将注销录取结果,不予保留学位。特别要提醒的是,已被普通高中和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录取的考生,无论是否已报到或已注销,均不能参加补录。所以,请考生珍惜录取机会,按时到校注册报到。

考生和家长可在广州市招考办官网查看该表格。

另外,省相关文件规定“中职学校、技工院校不得以普通高中学校(班)等名义招收学生”。在招生录取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散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实施诈骗等。

广大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切勿轻信“虚假信息”“小道消息”,“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低分高录”“降分补录”等“特殊渠道”不存在“留位费”“中介费”“打点费”“赞助费”等“花钱办事”不可信、不合法。考生和家长如果收到或发现可疑信息和人员,应及时向招考部门、学校核实;如果遭遇诈骗事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南方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